说起马桶,现在已经成了人类的好朋友,我敢保证我们每天至少会见它一面吧?它已经成了我们看视频看到两腿发麻的固定地点。
但有一个问题我们可能都没想过:为什么马桶要叫马桶,不叫羊桶,牛桶,猪桶?
有人会想,马桶嘛,这东西也是西方传进来的,和什么沙发、咖啡一样都是舶来品,会不会和沙发、咖啡一样也是音译呢?
显然不是音译,马桶、坐便器的英文是toilet,要音译也是“脱利索”,也不会音译成马桶。
其实,马桶这个东西虽然是外来品,但这个名字不是外来品,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词汇,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
上厕所这件事,在古代最早成为“更衣”。我们古人很机智的,遇到一些不好意思说的事情,都会找个很有文学性的词来指代。上厕所这事感觉不太好说,于是就叫更衣,一下就文雅了十倍。男女之事更不好说,于是想了个词叫“云雨”,这名字不能再浪漫了。
最早时古人还没有便器,都是蹲坑,没想到发生了一件惨剧。《左传》里说,公元前581年,晋国国君晋景公突然肚子疼。晋景公这个人名气不大,但是他做过一个梦很有名,他梦到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孩,两个小孩为了继续呆在晋景公身体里,商量一下躲在哪,有个小孩说,躲在肓之上,膏之下,就没人能赶走我们了。后来就演变为了一个成语,病入膏肓。
晋景公病入膏肓的时候,某天突然觉得肚子剧痛,就去蹲坑,结果不小心掉进粪坑了,可能是疼得已经蹲不稳了吧。这下掉进去也没人发现,于是晋景公就淹死在了粪坑里。说来也是悲壮,晋景公就这么成为了有史可查的第一位淹死在粪坑里的人。各位可以脑补一下晋景公淹死前的那几秒……太壮烈。
这个事情可以说明先秦时代的厕所环境很差。这事之后,人们慢慢发明了便器,不用专门往厕所跑了,也大大减小了掉进粪坑的几率。这个便器的形状,据说和刘邦有关。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排名前三的流氓,一向看不起读书人,有几次有儒生过来拜见,他都把人家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。后来陆贾跟他说,天下马上得之,岂可马上治之?刘邦这才明白要用读书人治国。
这么一说还确实有点道理,因为便器的形状确实和帽子很像。后来,便器有了一个自己的名字,名叫“虎子”。
至于为什么叫虎子,又有一个故事,据说和飞将军李广有关。有一次李广射死了一只凶恶的老虎,对这老虎怨念很深,就让人把便器做成老虎张嘴的样子,把尿撒进去,以表抗议和鄙视,有点像扎小泥人的感觉,后来大家都学着做成这样,于是虎子的名字就火了。有种说法说,这就是便器最早叫“虎子”的来历。
这两个故事虽然很有意思,但便器做成老虎形状的原因可能并不是这样,因为1980年在长沙的一个战国墓里出土了一个虎子,这个虎子长30厘米,高16厘米,器形如虎,昂首匍匐,大嘴张开,颇有气势。也就是说,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虎子了,而且形状和老虎一样,而李广已经是汉朝时的人了,说明在李广之前,虎子就已经出现了。
很多汉魏、南北朝时期的墓葬, 都出土过很精美的虎子,什么材料的都有,陶、瓷、铜、漆,这说明虎子的使用在古代中国已经比较普遍了,有很大的群众基础。《西京杂记》上说,汉朝皇宫里的虎子都是用玉做的,有皇帝侍卫专门负责抱好虎子,以便皇上随时toilet。至于皇上害不害臊我们就不用操心了。但是在现在的考古里,这种玉做的虎子目前还没有挖出来过一个。